银屑病的中医证型及治疗方法 银屑病的中医证型及治法方药

作者:小博 时间:25-05-09 阅读数:6人阅读

银屑病(牛皮癣)的病因分析及中医如何辨证论治

1、血热风燥证 【临床表现】皮损鲜红,皮疹不断出现,红斑增多,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,点状出血,有同形反应,伴瘙痒,心烦,口渴,大便干,尿黄,舌红,苔黄或腻,脉弦滑或数。凉血地黄汤加减。生地黄、当归、地榆、槐花、黄连、天花粉、陈皮、赤芍、防风、黄芩、荆芥、甘草。

2、因此,中医在治疗银屑病时,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治疗,通常将患者分为“血热证、血瘀证、血燥证”三个中医证候。 血热型: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,表现为皮损掀红、瘙痒剧烈、心烦失眠等。治疗宜清热凉血解毒,常用清营汤和治癣汤加减,如使用水牛角、丹参、白花蛇舌草等药物。

3、病因病机笔者认为该病多与感受风热之邪,久病伤阴,营血不足以及血虚肝旺,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。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、肺气朝百脉、主宣发,外合皮毛,与皮肤、汗孔、毫毛等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,《素问五脏生成篇》日:肺之合皮也,其荣毛也。

头部银屑病治疗的方法

针对头部银屑病的治疗,外用药物方面,主要是激素和卡泊三醇搽剂等维生素D3衍生物,比如西奈德溶液和卡泊三醇交替外涂,也可以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外涂。如果头部银屑病比较重,必要时需要口服药物,比如阿维A、环孢素、甲氨蝶呤等等。那么对于特别严重的头部银屑病,可以运用生物制剂的治疗。

头部的银屑病由于头部这个部位有头发的遮盖,所以在外用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喷雾剂,便于吸收,比如卡泊三醇喷雾剂或者吡硫翁辛喷剂。

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,可以使用如达力士(卡泊三醇溶液)等药物治疗,这种药水针对银屑病有显著疗效。 若皮疹较厚,患者在涂抹药物前,可以先用肥皂和热水清洗头皮,去除较厚的皮屑,以增强治疗效果。 除了药物治疗,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,避免辛辣、刺激性食物和酒精。

对于重度的患者,可以在头皮上擦治疗银屑病的药水,比如达力士,也叫做卡泊三醇的溶液擦剂,效果还是比较好的。当然,如果皮疹比较厚,可以在擦药之前先用肥皂、热水把头皮洗一洗,把头皮比较厚的皮屑洗去,效果会更好。

银屑病吃中药能治愈吗

银屑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下,免疫诱导引起的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临床可以有效控制症状,但是没有药物能够根治,恢复以后还有可能会复发,所以有时长时间用药,比如中药治疗3-6个月也不能够完全阻止银屑病复发。

口服中药可以治愈银屑病,银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变硬、脱屑、颜色改变,患者有明显瘙痒症状。中医认为是血虚生风、气滞血瘀的表现,所以如果辨证为血虚生风、气滞血瘀的证型,可以选择中药治疗,给患者开以中药的处方,经过服用中药治疗,银屑病可痊愈。

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,治疗可以根据疾病的证型选择中药口服。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药,比如消炎片、消银颗粒或者丹青胶囊、郁金银屑片等,有清热解毒、凉血祛风的作用。中药显效比较慢,一般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逐渐显效,可能需要连续口服2-3个月或者更长时间。

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

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用两个方面,以下是具体的答案:内服治疗: 血热期治疗:根据赵炳南老大夫的方法,将患者按疗程分为血热期、血燥、血瘀三种证型。对于血热期患者,采用相应的清热凉血中药方剂进行辨证治疗。

寻常型银屑病中医治疗还是非常有特色的,一般的来说讲究中医辩证治疗,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望、闻、问、切,再加上皮肤损害的情况给予辨证。一般的来说,辩证从明清以后主要分为血热型、血瘀型和血燥型。当然了整个的这种辩证,根据专家的经验不同分几十种,所以说有脏腑辨证,还有一些其他经络辨证等等的。

中医将常见的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型,有血热证、血瘀证、血燥证,对应都有不同的方剂,治疗血热证通常使用犀角地黄汤,还有黄连解毒汤等;血燥证的患者常使用当归饮子;血瘀证常使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。

中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瘀证、血热证、血燥证三类。具体中药治疗方法如下:血瘀证:传统经方以活血化瘀为主,如桃红四物汤;血热证:传统经方以清热凉血为主,如犀角地黄汤;血燥证:传统经方以养血润燥为主,如四物汤。

寻常型银屑病中药治疗方法

还有一些特殊的关节型银屑病,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或除痹汤等。在外治方面中医也是有特色的,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毒、凉血散瘀的中药制成膏剂,软膏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。

中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瘀证、血热证、血燥证三类。具体中药治疗方法如下:血瘀证:传统经方以活血化瘀为主,如桃红四物汤;血热证:传统经方以清热凉血为主,如犀角地黄汤;血燥证:传统经方以养血润燥为主,如四物汤。

治法:清热凉血,解毒消斑。方药:犀角地黄汤加减(犀角改服水牛角)。血虚风燥证 主要证候:病程较久,皮疹多呈斑片状,颜色淡红,鳞屑减小,干燥皲裂,自觉瘙痒;伴口咽干燥;舌质淡红,苔少,脉沉细。治法:养血滋阴,润肤熄风。方药:当归饮子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