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茹银屑病 银屑病的人能不能吃竹笋
中医的黄芪是治疗什么的?
黄芪,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,具有补气固表、利尿托毒、排脓、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。在中医理论中,黄芪被视为补气药中的珍品,其补气效果温和而持久,且不逊色于人参,甚至在固表作用上更胜一筹。补气固表:黄芪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从而抵御外邪的侵袭。
中药黄芪的作用与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补气升阳:黄芪能补肺脾之气,为补气要药,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。与人参一同配伍可治疗病后体虚,配伍白术能补气健脾,治疗食少便溏或腹泻。固表止汗:黄芪有益胃气、固表止汗的作用,常配伍牡蛎、浮小麦、麻黄根等组成牡蛎散,治疗气虚自汗证。
孙泽民老中医曾用过一斤黄芪治疗皮肤病,其成效未尽详述,但其使用方法之独特可见一斑。 中等剂量的黄芪用于治疗血痹,如黄芪桂枝五物汤,对身体的麻木等症状有显著改善。1 小剂量的黄芪,一两半即可,用于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,如黄芪建中汤,通过桂枝与黄芪的微妙配合,发挥其药效。
黄芪性味甘,微温,归肺、脾经,能有效治疗表虚自汗,特别是体表虚弱所致的自汗。常与白术、防风等中药配伍使用,如玉屏风散,以增强固表止汗的效果。利水消肿:对于急性肾炎水肿,黄芪可用于肾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。常与防己、茯苓、白术等中药合用,以加强利水消肿的作用。
治疗气虚脱肛、子宫脱垂:黄芪具有升提中气的作用,能够改善因气虚导致的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状。利尿消肿:缓解浮肿:黄芪能够利尿消肿,对于因气虚或水湿内停导致的浮肿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。综上所述,黄芪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,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,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。
血虚风燥的中药治疗
1、血虚风燥型湿疹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,以养血、滋阴、润燥、祛风止痒为原则。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法:中药治疗:主要药材:使用具有养血、滋阴、润燥、祛风止痒功效的中药,如当归、川芎、生地、白芍、防风等。加减药材:若瘙痒症状严重,可加入白蒺藜、玄参、麦冬、桃仁等药物以增强止痒效果。
2、治疗血虚风燥症,中医采用凉血、清热、养血、润燥、熄风和止痒的法则。治疗方式分为内服方药、外敷药物和饮食疗法。内服方药包括基本方药和加减变化。基本方如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,含有当归、生地、熟地、天冬等成分,适用于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。
3、中医治疗血虚风燥型皮炎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清热祛风、养血润燥的方药进行治疗,具体为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。以下是具体的解释和建议:方药选择: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是针对血虚风燥型皮炎的常用中药方剂,该方剂通过药物的配伍,达到清热祛风、养血润燥的功效。
4、中药治疗 治疗法则 凉血,清热,养血,润燥,熄风,止痒。施治方法 (一)内服方药 基本方药:(1)养血润肤饮(或当归饮子)加减:当归10克、皂刺5克、生地12克、熟地l0克、天冬10克、麦冬10克、花粉12克、红花6克、桃仁6克、黄芩10克、黄芪l0克。
5、润燥、祛风止痒的成分,比如当归、川芎、生地、白芍、防风,如果瘙痒严重可以加一些白蒺藜、玄参、麦冬、桃仁等等,所以对于血虚风燥型湿疹,主要是应用一些益气养血、滋阴润燥的药物。患者知道这个方向,自己是不能够开药的,最好是到医院找医生,根据相应的症状、证候、皮肤的表现开出相应的中药治疗。
泽泻,玄参,丹参,大腹皮,牡丹皮,桔梗,菊花,黄岑,茯苓,生地黄
[处方]猪苓12克,茯苓15克,泽泻9克,生地12克,女贞子12克,旱莲草15克,五味子12克,扁蓄15克,金钱草20克,车前子12克。[用法]若热证明显者,加知母12克,黄柏9克,若水肿严重者,加大腹皮15克,葶苈子12克。若兼有气虚者,加黄芪15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分早晚分服。
茯苓、丹参、生牡蛎各30克,鳖甲15克,郁金、枳壳、白术、柴胡、红花、五灵脂、鸡内金、白芍各9克,木香、砂仁各6克,甘草5克水煎服。可使症状缓解,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。宫颈癌 茯苓、半枝莲、蜀羊泉各30克,山药、生地各15克,知母、黄柏、泽泻各9克,牡丹皮6克,红枣10枚 水煎服。
最常用方剂可排在一起:如组成“四物汤”的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黄可考虑排在附近;组成“四君子汤”的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可考虑排在附近;组成“六味地黄丸”的熟地黄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泽泻、山药、茯苓等可考虑排在附近。
【组成】生地黄30~60克,玄参30克,金银花30克,黄芩15克,板蓝根30克,虎杖30克,牡丹皮9克,赤芍9克,牛黄粉2克(吞)。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凉血滋阴。【用法】水煎服。日1剂,每日2次。
【处方】赤茯苓1两,半夏半两(汤洗7遍去滑),桂心3两,大腹皮1两(锉),枳壳1两(麸炒微黄,去瓤),陈橘皮1两(汤浸,去白瓤,焙),白术半两,木通3分(锉),旋覆花半两,前胡1两(去芦头),槟榔1两,诃黎勒皮2两。【制法】上为散。【功能主治】膈气,痰结气滞,不思饮食,肩背壅闷,四肢烦疼。
黄芪的功效?
1、调节血压:黄芪含有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等成分,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。能够明显降低脑血管、外周血管、冠状动脉、肠系膜动脉的阻力,并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一定扩张作用。增加机体免疫功能:黄芪能够显著增加血中白细胞的总数,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功能。
2、黄芪的作用与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健脾益气:补中益气:黄芪性温味甘,能够辅助人参等药材,增强脾胃功能,治疗中气不足、气虚乏力等症状。治疗脾虚泄泻:黄芪通过健脾作用,能够改善因脾虚引起的泄泻问题。补肺固表:补肺:黄芪能够增强肺部功能,对于肺气虚弱、易感冒的人群有良好效果。
3、黄芪的作用和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强壮身体:黄芪泡水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免疫力,预防感冒。服用黄芪水的动物体重增长明显快于未服用的动物。日常多喝黄芪水,精神可以变得更好,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。治疗骨质疏松症: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以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,有效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。
杜仲牛膝附子干姜一起怎么包汤?
杜仲牛膝干姜可以一起水煎服,功效,温阳祛湿;附子自己不要随便服用,使用不当会对身体有害。
附子20克、雄猪肾5对、杜仲100克。先将猪肾切成薄片,烘干后,与另两味药材一起研磨成细末,炼制成蜜丸,如梧桐子大小,每次6克,每日一次,早晨用开水送服。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痛。(10) 附子25克、白术10克、茯苓10克、桂枝10克、甘草9克、独活5克、牛膝5克。
药方包括独活、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细辛、秦艽、茯苓、肉桂、防风、川芎、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、熟地黄等。如疼痛严重,可加制川乌、制草乌、白花蛇助搜风通络;寒邪偏盛者,加附子、干姜温阳散寒;湿邪偏盛去地黄,加防己、薏苡仁、苍术祛湿消肿;正气不足减地黄,人参用量减小。
配干姜、茯苓、车前子、高良姜,治虚寒性胃痛、泄泻。配高丽红参,治各种休克及虚脱证。柴有华常从20g开始,逐渐加重至150g,痹痛则可减除。附子宜先煎30分钟,然后入其他药物,无毒副作用。
附子杜仲酒 制作方法:将杜仲、淫羊藿、独活、炮附子、牛膝等材料打理干净后,放入酒坛中,加入白酒,密封七天后即可开封饮用。 服用方法:每天服用量控制在二十毫升以内,建议分成早晚两次服用。 功效:补肝益肾,强筋壮骨,主要用于解决感冒后身体虚弱、行走困难或腰膝疼痛等问题。
黄芪作用是什么?
1、黄芪,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,具有补气固表、利尿托毒、排脓、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。在中医理论中,黄芪被视为补气药中的珍品,其补气效果温和而持久,且不逊色于人参,甚至在固表作用上更胜一筹。补气固表:黄芪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,从而抵御外邪的侵袭。
2、黄芪是补气的重要材料,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倦怠乏力等症状。同时,黄芪入肺,能补肺气,改善肺气虚引起的咳嗽无力、气短等症状。图片展示:此外,黄芪还可以与其他药材搭配服用,以增强其功效。例如:菊花:菊花性寒,具有疏风散寒、清热解表、清肝明目的功效。
3、高血压问题日益年轻化,严重影响到心脑血管健康。黄芪作为中药材,对于稳定血压和消除身体内的浮肿现象有很好的作用。黄芪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从而降低血压,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辅助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(牛皮癣)是一种难以治疗且容易复发的皮肤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