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银屑病 小柴胡汤治温病

作者:小博 时间:25-09-07 阅读数:2人阅读

小柴胡汤是否能治疗女性月经期

当月经期间出现头痛症状时,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药来缓解不适。小柴胡汤是一种有效的选择,它能够调理气血,缓解身体不适。如果担心熬制中药的过程过于繁琐,也可以选择去药店购买小柴胡颗粒,这是一种中成药,使用更为方便,药效稳定,价格也相对较为亲民。

医者熟知逍遥散、四物汤为调经要方,小柴胡汤治疗月经病有必要特意拈出。 王好古在《医垒元戎》中指出:「易老云:仲景治妇人经不调,尽在小柴胡调治条下,以此推之。」「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各半一名调经汤」。

小柴胡汤可以治疗「热入血室」,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病。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气、治血,而其治水之功常被忽略。

两方合用,具有清解血热、调节营卫、解郁安神的作用,可治疗女子在围绝经期患月经先期,时时眩晕,经期伴有低热者。 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俗名“柴苓汤”,出自清代《沈氏尊生书》,由小柴胡汤与五苓散(茯苓9克,猪苓9克,泽泻15克,白术9克,桂枝6克)组成。

只要不是寒性体质,生理期是可以喝小柴胡冲剂的。小柴胡汤在《伤寒论》上有用以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例子:“妇人中风,七八日,续得寒热,发作有时,经水适断者,此为热入血室,其血必结,故使如疟状,小柴胡汤主之。”可见小柴胡汤是使用于热证的。

不宜作为柴胡使用。- 治疗感冒时,柴胡常与葛根、羌活等药材搭配使用。- 对于疟疾,柴胡可与草果、青皮等药材同用。- 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月经不调或痛经,柴胡可与当归、白芍、香附、郁金等药材合用。通过以上解析,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小柴胡汤的适宜和忌讳人群,以及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。

柴胡13方

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《伤寒论》中的柴胡加龙牡汤,原方有桂枝、大黄、铅丹、茯苓,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,是小柴胡汤的变法,主治功用各异。笔者认为,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,旨在调和肝胆、脾胃、气机郁滞之症,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,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。原方桂枝之辛,大枣之寒,铅丹有小毒,故均弃之。

十四妙用方: 荆防小柴胡:加荆芥、防风,用于外感少阳证而怕风、鼻塞、清涕等表寒症状明显者。 二活小柴胡:加羌活、独活,用于外感少阳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。 杏苏小柴胡:加杏仁、苏叶,用于外感少阳证兼见轻度咳嗽者。

四物小柴胡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,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少阳证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。1枣仁小柴胡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,用于肝气不舒、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。1龙牡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煅龙骨30g、煅牡蛎30g,用于肝气不舒,胸满烦惊,失眠多梦。

小柴胡汤加味治接触性皮炎

西医诊断:接触性皮炎。 中医辨证:三阳合病。 治则:和解少阳,兼治太阳阳明。 处方:小柴胡汤加减。柴胡24克,黄芩9克,法夏12克,党参9克,生姜9克,炙甘草9克,大枣9克,麻黄15克,桂枝12克,连翘30克,大黄9克,茯苓30克,蝉蜕9克。2剂水煎服,日一剂。

伏邪的治法

伏邪治疗的常法有三种:扶正达邪法。李可老中医常用小柴胡汤加黑芥穗,用于热入血室;乌蛇荣皮汤加味治疗皮肤病;人参败毒散加味用于腹泻之感冒。助阳透邪法。常用方子为小青龙汤加味,用于痰饮内伏;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,用于寒邪深伏少阴;乌头汤加味用于寒邪深伏血分。逆流挽舟法。

【治法】凉血滋阴,清热化湿。 【方名】多妙汤。 【组成】生地12克,赤芍12克,苦参12克,豨莶草12克,丹皮9克,黄柏9克,知母9克,苍术9克,地肤子9克,六一散15克。 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 【出处】黄文东方。

《温热经纬·叶香巖三时伏气外感篇》:“若因外邪先受,引动在里伏热,必先辛凉以解新邪,继进苦寒以清里热。”伏热,章虚谷引申为伏邪[1]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清凉法》:“温热郁于气分为伏热,郁于血分为伏火,通称伏邪……凡用清凉方法,必先辨其为伏热,为伏火。

如热入营血,或伤阴动风,均可参用风温治法。一说本病亦属新感温病(见《增补详注温病条辨》卷一)。亦有因新感外寒,触动伏气而发(《时病论》)。《类证治裁·温症》:温为春气,其病温者,因时令温暖,腠理开泄,或引动伏邪,或乍感异气,当春而发,为春温。

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

笔者侍诊师侧,亲眼目睹老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,治疗内伤外感各种疑难杂症,每获奇效。遂将其对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。 方 义 小柴胡汤由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七味药组成,张庆祥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调理气机,并常以「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」来说明气机条畅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