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剂附子汤治疗银屑病 附子40克治疗牛皮癣
经典名方——大黄附子汤
1、大黄附子汤是经典名方,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的病症。方剂来源与歌诀 大黄附子汤源自《金匮要略》,是治疗寒实内结所致胁下偏痛、发热、脉紧弦的经典方剂。其歌诀为:“金匮大黄附子汤,细辛散寒止痛良,冷积内结成实证,功专温下妙非常。
2、方剂名称:大黄附子汤,出自古代经典《金匮要略》,属于泻下剂类中的温下剂。主要成分包括大黄(9克)、附子(12克)和细辛(3克)。方剂理论基础:附子与细辛温经散寒,大黄则起到泻下通便的作用。这三味药结合,旨在温里散寒,同时缓解便秘和疼痛。
3、附子泻心汤源自于《伤寒论》的经典名方,功效与作用是温经回阳,泄热消痞,用于治疗阳虚于外、热结于胃、心下痞满,而伴有恶寒汗出者。
4、功效解析: 温经回阳:方中的附子能够温助阳气,治疗阳虚症状。 泄热消痞:大黄、黄连和黄芩的苦寒药性可以清泻邪热,治疗热结于胃、心下痞满的症状。附子泻心汤的这四味药配伍使用时,可以共同起到温经回阳、泻热消痞的作用,是治疗相关病症的经典名方。
5、这种便秘的人,表现为大便秘结、腹胀、发烧、烦躁不安,通常与芒硝、枳实、厚朴等,搭配使用,比如治疗热结便秘的的经典名方大承气汤。治疗寒积便秘 大黄药性苦寒,但通过配伍大辛大热的药物,制约寒性,利用其泻下的作用,治疗寒积便秘。比如可与附子、干姜配伍,治疗寒积便秘。

附子汤用法
每服用5钱匕,用1盏半的水和酒混合煎煮,煮至1盏,去渣后温热服用,一日三次。若身体虚弱,仅需用水煎煮即可。
【用法】上为散。每服5钱,以水1中盏,煎至5分,去滓,稍热服,不拘时候。
【用法】上为末。每服4钱,水2盏,加盐半钱,煎取1盏,温服,立止。
〖用法〗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温三服。若强人煮取二升半,分温三服。服后如人行五里,进一服。〖方歌〗金匮大黄附子汤,细辛散寒止痛良,冷积内结成实证,攻专温下妙非常。附子(《本经》)基 原 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(子根)。原 植 物 多年生草本。主要栽培于四川、陕西。
附子的用量
第一,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?附子一般用量是 3~15g 。大剂量是18~30g。也有人用到最大的齐量是三十克以上的。内服:煎汤,3-9g(炮制品),回阳球逆可用18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要注意用法和用量,以免导致用量过度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影响和伤害。
常规用量:一般为3~15g。回阳救逆用量:在需要回阳救逆的情况下,附子的用量可达18~30g,甚至在某些经方中,如破格救心汤,附子的用量可高达30~100~200克。特殊用法:如禄特科技粥中,制附子与炮姜研为粉末,每次使用5克与梗米煮粥食用。附片薏苡粥中,制附片煎取汁后,与薏米仁、梗米同煮。
附子的用量为3~15g(药典规定),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病情和医生经验有所调整。药典规定: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管理局的相关规定,附子的常规用量在3~15g之间。这是基于附子的药性和毒性综合考虑的结果,旨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。
破格救心汤的讲解(吴泽彬作)
破格救心汤是中医重症领域中的一个经典方剂,其疗效显著但使用需谨慎。该方以附子为核心药物,配合干姜、炙甘草、高丽参、山萸肉等药物共同发挥回阳救逆、温阳散寒、收敛元气、重镇安神等功效。在实际使用中,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情况灵活调整药物用量和煎服方法。同时,对于大剂量附子的使用需谨慎对待,确保安全有效。
下一篇:牛皮癣自测 牛皮癣 确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