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鼠银屑病模型 银屑病小鼠模型建立

作者:小博 时间:25-10-24 阅读数:2人阅读

山茱萸通过抑制AIM2炎症小体抗银屑病

已知的炎症小体包括NLRPNLRPNLRC4和AIM2等,它们通常含有凋亡相关微粒蛋白(ASC)、Caspase蛋白酶,以及NOD样受体家族蛋白(如NLRP3)或HIN200家族蛋白(如AIM2)。

AIM2炎症体:对胞浆中出现的病毒或细菌DNA反应,由AIMASC和Caspase-1组成。其激活驱动了促炎症因子的分泌,与自身免疫性和自身炎症性疾病相关。

肌腱病,特征为肌腱损伤和炎症,其治疗选择有限。研究发现,醌甲基三萜类化合物扁蒴藤素(PM)在治疗肌腱病方面优于一线药物吲哚美辛。PM通过PYCARD/ASC依赖机制促进AIM2的自噬降解,抑制AIM2炎症小体,减轻肌腱病过程中的炎症。

研究发现,炎症小体在抗感染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对细菌、病毒、真菌和寄生虫都有识别作用,并在宿主抵抗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,但同时也面临病原体对其激活的抑制策略。目前,已知的炎性小体有NLRPNLRPIPAF和AIM2这四种类型。

高分思路:通过药物干预或基因敲除等手段,研究NLRP3炎症小体在肝纤维化等肝病中的作用机制。示例研究: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萱课题组在《Gut Microbes》上发表的研究,探讨了熊果酸(UA)通过抑制NOX4/NLRP3炎症小体通路和调节肠道细菌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。

扁蒴藤素通过选择性自噬调节AIM2PYCARD/ASC的稳定性来抑制AIM2炎症小体,从而缓解肌腱病。具体来说:扁蒴藤素的作用机制:扁蒴藤素是一种醌甲基三萜类化合物,通过PYCARD/ASC依赖机制促进AIM2的自噬降解。

丹青胶囊的药理作用

在治疗牛皮癣方面,通过口服“丹青胶囊”,该药具有凉血解毒,清热除湿,祛风润燥,活血化瘀之功效,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把人体的致病菌排出体外。

该药具有凉血解毒、清热除湿、祛风润燥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能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,将体内的致病菌排出体外。外用药物“洁肤净膏”和“金兰健肤膏”则用于杀灭表皮的致癣菌。这两种药由三十多种中药配制而成,具有拔毒生肌、消炎止痒、散结止痛、退屑愈合伤口的功效。

小鼠银屑病模型构建以及相关机制研究

1、模型构建选用BALB/c小鼠,年龄6-8周,使用咪喹莫特乳膏作为造模药物。首先,对小鼠进行10%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,随后刮除背部毛发。从第一天开始,每日涂抹5%咪喹莫特乳膏,面积2 cm×5 cm,剂量逐渐增加至65 mg。通过观察皮损情况,第8天左右可见类银屑病样改变,包括浸润性红斑、厚层银白色鳞屑及散在出血点等。

2、银屑病小鼠模型建立 提前1天使用脱毛膏将小鼠背部2cm x 3cm区域脱毛,以便后续药物涂抹和观察。次日,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涂抹5%咪喹莫特乳膏65mg,作为诱导银屑病样皮损的处理。正常组小鼠背部则涂抹等量凡士林,作为对照组,以排除药物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。

3、造模方法:将银屑病患者非病变或病变皮肤组织移植到严重免疫缺陷小鼠(如无胸腺裸鼠、SCID小鼠等)上,诱导银屑病样皮损。优缺点:最接近银屑病的结合了其完整遗传、表型和免疫、致病过程的动物模型,提示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,对新型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。

4、经antiTNF和antiIL17R等抗体类药物治疗的银屑病患者,其表皮细胞中FXYD3水平显著下调,提示FXYD3在银屑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小鼠模型实验: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中,表皮细胞特异性敲除FXYD3的小鼠皮肤中,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显著减少,免疫细胞浸润明显下降,疾病表型显著缓解。

5、山茱萸抑制银屑病模型的症状 研究利用咪喹莫特(IMQ)诱导小鼠背部皮肤和耳朵建立银屑病模型。实验结果显示,银屑病模型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变化,但皮肤出现红斑、鳞片和厚度增加的改变,临床评分(PASI)升高。

6、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,可以进一步验证IL-12/IL-23通路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,并评估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。例如,在B-hIL23A/hIL12B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中,抗人IL23A抗体能够有效减缓银屑病样疾病的发展。